关睢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莱,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行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行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它抒写了一个男子对河边采荇菜女子的爱慕和追求。作品采用比兴手法,抒情性强,且颇有韵味。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诗篇。
《关雎》属民俗歌谣。据《周礼·地官·媒氏》言:“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诗人以社会生活为题材,形象而逼真地描写了古代男女恋爱生活的一幕。《史记·外戚世家》曾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所以,古人把《关雎》冠于三百篇之首,它以其淳朴自然,且又声情并茂,活泼逼真的诗句,成功地抒写了青年男女的恋情。
这首诗分为三章,前四句为诗的第一章。开篇以河洲上雌雄形影不离的水鸟雎鸠和鸣起兴,写河边采荇菜的姑娘引起男子的思慕之情。诗人在此巧妙地把雎鸠鸟间的情志专一与“君子”对“淑女”的真挚的恋情联系在一起,极富诗情画意。
从“参差荇菜”至“辗转反侧”为诗的第二章。这一章抒发了男子求之不得而日夜不安的苦闷、焦灼的心情。诗人以荇菜起兴、层层深入地抒发了求偶者“求之不得”的忧思。这一章是全诗的关键,正如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所说:此章“忽转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后则平矣。”作者紧承首章的“君子好逑”,而极状单相思之苦,表现了爱情的真诚专一。“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诗句,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相思者的心迹和形象。“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林义光《诗经通解》),朝思暮想,夜不能寐,诗人对恋爱情人的心理描写及形象刻画,“真如画工之肖物”(王士禛《渔洋诗话》),维妙维肖,也使得全诗跌宕生姿,情感起伏不平。
诗篇的最后八句为第三章,写深切思慕中的男子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诗句以荇菜“采之”、“笔之”起兴,进而写淑女得而“友之”、“乐之”的喜悦,深化了主题。
诗章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写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他爱上了那位姑娘,但又可望而不可及,于是“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诗文形成高潮。但随后并未写男子如何进一步追求,而是陡然一转,写了男子美好愿望的实现,出现了结婚的热闹场景,至于男子怎样追求,女子如何应允,皆由读者去补充、想象。这样避免了平板,更富有诗意。
诗篇全用四字句,形式规整,节奏欢快,感情奔放。诗中大量运用了双声叠韵字,如“参差”、“辗转”、“窈窕”等,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铿锵及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