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礼悦(西南科技大学)
今年年初,湖北武汉的李珂在某店铺花13.9元下单了商品名称为“买3送3”的袜子套装,收货后却发现包裹里仅有3双袜子。询问客服,得到的解释竟是“买3送3”就是一共发3双,还称商品图片旁有“买3双发3双装(品质胜过)6双”的小字说明,理由是自家单只袜子厚实,一双顶两双。(4月5日 《法治日报》)
从抽纸规格玩文字游戏,到吸尘器配件误导消费者,商家以“超低价、实惠装”为噱头,利用消费者购物时的疏忽,在商品宣传的图文细节处大做文章。这些“图文游戏”所涉商品价格通常不高,不少消费者即便察觉被误导,考虑到维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只能无奈咽下这口气,选择放弃维权。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及商家的信任。从市场层面来看,其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有效遏制此类现象,亟待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明确商家误导消费者行为的界定标准与处罚细则,大幅提高违法成本。电商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对违规商家予以严厉处罚。此外,还需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诉举报渠道,简化维权流程。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在购物时少些“套路”,多些“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