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4月19日,深圳召开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并发布了《深圳市2024年知识产权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深圳市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多项核心指标保持领先态势,跑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深圳加速度”。
知识产权数据十分亮眼。全市专利授权量24.19万件,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商标注册量24.95万件、居全国第一。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
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过去一年来,深圳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白皮书》中指出,深圳强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施,出台深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领性文件,获批新开通高端装备制造和珠宝加工两个预审领域。“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特色品牌”“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等作为新一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水平。顺利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阶段性任务,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增至5个。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范围由南山区扩大为全市。快速协同保护、海外纠纷应对指导考核评价均获全国“三连冠”。
此外,主动服务河套、前海等国家战略平台建设。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意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正式运行,前海“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正式揭牌。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深圳一向是中国专利奖评选的“获奖大户”。《白皮书》中透露,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深圳市预获奖81项,金奖9项创历史新高。“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连续五年居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第二名。
深圳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赋能产业升级,新建50家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培育市知识产权领军企业20家。指导100家创新主体获得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分级评价等级证书,居全国第一。
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竞争力。《白皮书》中显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国内发明专利公开总量分别为124569件、32112件,均居全国第二;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27.11万件,占全市的75.58%。
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
2024年,深圳市聚焦专利产业化目标,加速释放知识产权运用质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印发《深圳市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措施》,2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专利盘点1.7万件。全市专利出让26967次,受让25612次;专利许可5998次、被许可4351次,均居全省第一。
其次,创新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发布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和保险产品清单,落地全省首单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金额504.21亿元,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惠及企业1427家;累计发行99单总规模219.06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持续领跑全国。
此外,着力探索知识产权跨境交易新模式。发布知识产权跨境转让许可交易业务指引。推动375项香港高校、科研机构专利技术对接深圳企业。完成首件海外高校专利授权采购。
加强知识产权高效能保护
2024年,深圳市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保护、行政保护效能不断提升,“构建立体化海外维权工作格局护航企业‘扬帆出海’”作为知识产权领域唯一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典型经验。
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三部门联合印发涉商标刑事案件办案细则,公安机关开展“安芯”等专项行动,受理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案件518件,破获特大销售假冒耐克注册商标案等重大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彰。
在着力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方面,深圳开展“剑网2024”等专项行动,查办知识产权案件1803宗,侵犯“小米”(商标)、“南山荔枝”(地理标志)等2宗案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典型案例。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
创新优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模式。深圳出台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德国设立我市首家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海外专家库人数扩充至236名,监测海外纠纷案件689件、涉深企业2352家,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超800万美元、减少市场损失超3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