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有储量居世界之冠的雄磺矿、居亚洲之冠的矽砂矿、磷矿。居民有土家族、回、苗等1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石门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
石门县旅游景点:
壶瓶山——为湖南第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称,被列为湖南省十大山岳景观之一
仙阳湖——又名皂角湖、皂市水库
夹山寺——有“骑马关山门”之说,系唐代古刹
蒙泉湖——蒙泉因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于公元1094年途经此地亲笔题写“蒙泉”而得名
中国茶禅之乡
禅茶一味传古今,茶道源头茶山青。夹山所在地石门,自古以来便是有名的茶乡。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经地处湘西北顶端的石门山川披上了潮润的云雾,正好印证了“云雾山中出好茶”的民谚。
石门茶叶不仅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且孕育了影响深远的茶禅文化。
夹山古寺,远追唐宋。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先后下诏敕建,故有“三朝御修”之说。夹山的开山祖师是唐代的高僧善会,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善会和尚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居之十余年,首唱茶禅境味之说。《祖堂集》有过这样的记载。
夹山和尚自号“佛日”。师父问他:“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项上。”师令大众地次,佛日倾茶与师。师伸手接茶次,佛日问:“酽茶三两碗,意在头也。速道,速道。”师云:“瓶有盂中意,篮中几个盂?”对曰:“瓶有倾茶忌,篮中无一盂。”师曰:“手把夜明珠,终不知天晓。”罗秀才问:“请和尚破题!”师曰:“龙无龙躯,不得犯于本形。”秀才云:“龙无龙躯者何?”师曰:“不得道着老僧。”秀才曰:“不得犯于本形者何?”师云:“不得道着境地。”又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师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这一则夹山和尚与师父及秀才三者之间的对白虽然语带玄妙,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读出些许信息:夹山与师父诗化的对白是在探讨茶中之“意”。这个“意”也就是夹山和尚早已了悟的“境地”,而秀才毕竟不是禅师,听不出对白中的真意,所以只好请求“和尚破题”——把话说明白一点,不要转弯抹角。最后,在秀才步步追问之下,师父才道出“夹山境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古往今来,许多人把“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夹山风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夹山境地”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夹山和尚从饮茶之中所领悟到的禅机、禅理或禅意、禅境。在这里,禅师实际上是在借景绘意,即夹山和尚因茶悟禅所达到的境界——一种清寂明净、纯洁秀美的情趣,一方自由自在的身性的天地,一座无拘无束的心灵的家园,一种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的涅槃境界。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地”为“茶禅一味”说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指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禅师。
宋政和元年,圆悟辞掉成都昭觉寺的教席,出三峡南游,与当时寓居荆南的丞相张商英相遇,两人讨论《华俨经》旨要,深得张商英的赏识。张商英以师礼邀留圆悟主持夹山灵泉禅院。在夹山,圆悟对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一书十分推崇,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成《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碧岩录》问世之后,禅宗对此书评价极高,称为“宗门第一书”。
圆悟主持夹山20余年,他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与思辩来品味茶的奥妙,终于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并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四字。
石门夹山不仅孕育了中国古代特有的“茶禅文化”,而且直接影响了日本的“茶道”,夹山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03年4月9日,30多位中国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云集石门,他们以大量的史料,广泛深入地论证了“石门夹山是中日茶禅文化源头”这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并确认了石门为“中国茶禅之乡”的文化地位。
石门名茶
石门是北纬30°全球两个优质茶叶生产 “绿色三角”区域之一,是第一批《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和第二批《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确定的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具有发展高山云雾茶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群峰林立,林木繁茂,云蒸霞蔚;溪谷纵横,清流急湍,雾霭弥漫。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气候冷凉,土壤富硒,富锌,富磷……壶瓶山镇南坪河的“空心茶”,罗坪乡的“牛奶茶”和“竹叶茶”等地方品种久负盛名。
石门名茶:石门银峰、石门银峰王、白云银毫、东山秀峰、泰仙野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