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网信部门持续打击文娱领域“饭圈”乱象,近期,督促网站平台依法依约关闭和长期禁言处置“超能摄影阳阳”“摄影刘大锤”“老板王大发”“娱乐冇饭”“追星少女卓小宴”“贴小君”“娱三少”“ba哥专用”“Real皮皮王”“八酱日常”“明星娱乐一线”“明星娱乐最前线”“娱蜀黍”等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中新社)
“饭圈”乱象,在显性层面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在隐性维度,其内里同样有着一条灰色产业链条。过往案例一再表明,“饭圈”乱象,并非只是一部分网友自发的行为选择,而是由某些特定的利益主体推波助澜的结果。比如说,某些娱乐八卦账号,就是这类“搅浑水乘机渔利”的混乱策源者。此番,有关职能部门对深耕这一赛道的一批违法违规账号依法处置,就是要打掉关键节点,推动涉娱网络生态的系统性改善。
就治理文娱领域“饭圈”乱象而言,近来的一波组合拳,绵密且有力。前不久,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宣布,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依法打击多名违法行为人;而这次,网信部门的相关公告中,也专门提及,“相关账号通过偷拍、跟拍明星非公开行程,发布未经核实的爆料信息”……打击涉娱场景“违法偷拍”“无序追拍”,既要管好线下场景的“照片生产”,也约束线上平台的“照片发布”,双管齐下,才可釜底抽薪。
一个基本的逻辑是,某些个体在机场等公共场合对艺人围堵追拍,绝不只是“出于崇拜、狂热追星”,而是无利不起早。其变现途径,大体有两个,一个是“私域销售”,通过小圈子、付费会员、V+内容等方式,卖图给狂热粉丝。另一个则是“流量变现”,在公开平台以图片、爆料等带动账号流量,通过分成、恰饭等模式来完成赢利闭环。所以,让“追拍无利可图”,这是用好经济手段根治饭圈乱象的可行思路。
粉丝文化,也衍生了相应的粉丝经济,其并未带来明显的负效应。与之相较,近年来的畸形饭圈,以及附着于此的“饭圈灰黑产”,却是问题重重。体面的生意,永远只能基于正派的伦理。置于庞杂的娱乐周边场域来说,这种伦理,首先应该是不越界、不侵权,不以“伤害他人”作为价值置换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