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从“烧钱”到自我“造血”,创新药企争相奔向盈利拐点

时间:2025-04-03 21:56:00

近期,多家创新药企亮出2024年度业绩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已有神州细胞、复宏汉霖、艾力斯、特宝生物等14家Biotech(生物科技创新公司)公告实现年度盈利,相比上年大幅增多。从“烧钱”到逐步实现“造血”,经历中国创新药快速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后,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创新公司正迈过盈利门槛。

创新产品上市快速提振业绩

Biotech,通常指利用生物科技开发创新药、疗法、诊断工具、生物制品等的创新公司,与跨国药企相比,Biotech创立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但极具创新活力。在中国,目前实现盈利的10余家Biotech大多已成立超过10年,经历了2015年开始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并伴随2018年港股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制度改革和中国科创板的建立实现快速发展。

历经10余年发展,在生物医药这个公认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的赛道,多家Biotech正从“烧钱”转向自我“造血”。从企业业绩公告中不难看出,创新的“拳头产品”是企业盈利的主要支撑,其中肿瘤药物是热门领域,罕见病、慢性病新药也是不少药企深耕的领域。

依靠“爆款”单品,艾力斯2024年实现总营收 35.58亿元,同比增长76.2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4.24亿元,同比增长 121.08%。公告显示,其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商品名“艾弗沙”)销售收入高达35.06亿元,占总营收98.54%。伏美替尼是国内第三款,国产第二款三代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神州细胞则依靠罕见病领域的创新药突围,去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该公司2024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13亿元,同比增长 33.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12亿元。据悉,公司核心产品安佳因2021年7月获批上市,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适应症为罕见病甲型血友病。2023年,安佳因实现销售额约17.8 亿元,同比增幅超过77%,在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有率第一。

研发实力获跨国巨头认可

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等方式布局全球市场,也成为中国Biotech走向盈利拐点的关键因素。

由于自身经营规模有限,不少中国Biotech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对外授权走入全球更多市场。百利天恒、和铂医药、和誉医药均在2024年依靠对外授权合作交易实现盈利。

以和铂医药为例,该公司2024年税后利润为730万元至2200万元,经营现金净流入2.2亿元,创历史新高。根据医药魔方全球新药数据库,该公司已经对外达成合作45次。其中,与海外药企的合作高达27次,涉及阿斯利康、辉瑞和艾伯维3家跨国药企。

在业内人士看来,授权合作加速发展的背后,是国际药企巨头对中国Biotech研发实力的逐步认可。对于跨国药企而言,由于中国创新药企具有能力效率较高、国内研发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已具备研发出First in class(行业首创)和Best in class(行业最佳)产品的潜力,因此,跨国药企倾向从中国持续补充新药研发管线。

政策利好创新药企股价回暖

还有更多Biotech正加速奔向盈利拐点。

作为国内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去年全年收入272.14亿元,同比增长56.2%,净亏损49.78亿元,较上年显著收窄。百济神州首席执行官欧雷强今年1月曾表示,预计公司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转正。受业绩提振消息影响,百济神州股价上扬,于2月21日以3107亿元市值超越恒瑞医药,首次登顶A股“医药一哥”。此外,另一家创新药领先企业再鼎医药也在2月底发布公告,预计今年实现经营利润转正。

创新药企业绩向好,加之今年开年DeepSeek带动资本市场对高科技创新领域的关注,创新药企股价也迎来一波“小阳春”,港股创新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2025年以来涨幅超20%,和铂医药大涨超3倍,加科思大涨近两倍,百济神州港股价格创历史新高,上涨近50%。创新药企这一波股价回暖,或将释放其估值重构的利好信号。此前,创新药企已经历约三年的资本寒冬,不少公司股价以及整体行业估值均大幅下跌。

除资本市场利好,国内政策也吹来暖风。国家医保局在今年初召开会议时表示,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基本医保+商保”协同模式,为高值创新药开辟新的支付路径,这将有望缩短创新药回报周期,提升研发积极性。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赵语涵

相关推荐
海天味业业绩重回增长,面临国际化与“零添加”新规两大挑战

海天味业业绩重回增长,面临国际化与“零添加”新规两大挑战

海天味业近期交出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269.01亿元、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3%和12.75%,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公司在增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潜在问题,其营收未达预期目标、国际化进程缓慢,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0%。同时,新规禁止“零添加”标识的政策

2025-04-04 21:52:00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被立案调查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被立案调查

来源:中国经营报#杜邦被立案调查#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被立案调查】#杜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杜邦中国被立案调查# 因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立案调查。(新华社)

2025-04-04 21:11:00

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撬动重点商品消费突破170亿元

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撬动重点商品消费突破170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4月4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4日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自今年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来,重庆消费市场持续释放强劲动能。截至4月1日,重庆累计实现政策申报资金24.62亿元,月均申报量较2024年增长12.3%,直接撬动汽车等重点商品消费突破170亿元大关。重庆市商务委称

2025-04-04 17:44:00

两大利空棒打棒杰股份,年报亏损扩大,跨界光伏踩雷借款逾期

两大利空棒打棒杰股份,年报亏损扩大,跨界光伏踩雷借款逾期

4月3日,两大利空棒打棒杰股份(002634):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亿元~7.5亿元,此前预计亏损3亿元~4.5亿元。此外,公司公告光伏板块出现了2.7亿元的贷款逾期。对于预计业绩亏损加大,棒杰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考虑到光伏行业复苏增长不及预期、扬

2025-04-04 17:12:00

尺素金声丨增加值两位数增长,中国装备制造展现硬核实力

尺素金声丨增加值两位数增长,中国装备制造展现硬核实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全船贯通,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通泽号”正式下线……今年前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向新向好发展。亮眼的数字不仅标注了发展实绩,更折射出中国装备的硬核力量。硬核力量,源自于强大的产业实力。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涵

2025-04-04 1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