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马拉松职业‘私兔’”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一方面,有人质疑一场比赛花五六千块钱请人带跑是“人傻钱多”;另一方面,职业“私兔”月入达4万元,甚至五六万元,可能性也引发猜疑。
本期《听·见》,我们对话岛城一名跑者,他跑步8年,第二年就实现了全马“破三”,在4月20日举行的青岛马拉松上,他和伙伴们组成方阵……当然,他也做过马拉松赛事中的“私兔”和“官兔”。但截至目前,他并未涉足收费“私兔”领域,在他看来,无论做“私兔”还是“官兔”,都是帮助他人实现愿望,自己也能从中收获一份成就感。

8年8次“私兔”
我叫李长国,今年41岁,IT行业从业者。我是内蒙古人,2004年定居青岛。为了健康和瘦身,我从2017年3月开始加入跑步行列,8年来,参加了52场全马,比较大型的赛事包括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青岛马拉松、天津马拉松,还有无锡、武汉、重庆、兰州、太原、秦皇岛、南京,等等。另外,我还跑了6场半马、6场越野赛,最有挑战性的是去年的一场越野赛,全程168公里。
从2019年开始,我已经当了8次马拉松赛事中的“私兔”。
“私兔”,简单理解就是私人配速员。有一些跑者想在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配速员,引导他去完成预定任务,于是便有了这个角色。
2019年无锡马拉松,有一个北京的朋友提前一个月就跟我打招呼,问我能不能帮他完成“破三”(指选手在3小时内完成42.195公里全程马拉松)的愿望。在那之前,他已经尝试了两次,都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我在2018年就实现了全马“破三”,朋友说的“愿望”触动了我。当时我觉得,自己已经“破三”,别人有这个需求,如果我能帮他实现,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他完成了愿望,我也能收获一种成就感。
当“私兔”需要一定的门槛,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实力强、跑得快不一定能当“私兔”,还要有一个稳定的配速(即跑步时每公里所需时间)。如果仅是跑得快,但配速总是忽快忽慢,跟你跑的那个人很容易就跑崩了。
我曾经带过一名女生,她想突破全马3小时30分这个成绩。找到我之前,她每次在30公里之前都跑得很好,但是一过了30公里,就遇上了“撞墙期”,不断掉速,直到跑崩。
但凡跑过多次马拉松的人,都知道遇到“撞墙期”主要就是前面的节奏没有把控好。因为每次马拉松比赛都是上万人同时参赛,发令枪一响,大家的兴奋度很容易就影响到你,可能你觉得前半程跑得不快,感觉挺舒服,但实际上你可能已经超出了预定的配速。我带她跑的那次,策略是前半程相对慢一些,每5公里一个时间段,由慢到快,到最后逐渐冲刺。那一场比赛,她以3小时20分的成绩完赛,比预定目标还提前了10分钟。
到目前为止,我作为“私兔”,主要带身边的朋友,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靠这个来赚钱。
月入五六万可能吗
这次青岛马拉松,也有人找我当“私兔”,全程只管带跑、提醒他如何补给,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报酬是1000块钱。
比如,他想跑出3小时的成绩,那就按4分15秒的配速来跑。如果成功了,相当于我帮助他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果后半程或者跑到30公里的时候他跑崩了,没能达到预定目标,那就是他的事情,费用还是要照付的。但是因为我有一个团队的活动,要在这次青马上跑一个方阵,所以就没有接。
收费的“私兔”,简单说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以一场比赛收费五六千块钱的全套服务为例,“私兔”在赛前一个月就要对付费的跑者在饮食、营养、睡眠等方面进行指导。比赛前两天,“私兔”要抵达赛事举办地,给跑者进行赛前培训,包括赛道的分析、心理建设。比赛过程中,付费者只管跑,“私兔”要指导其如何在人多的时候突围,到了补给站,盐丸、能量胶、电解质的补充,也全都由“私兔”负责,提供保姆级的服务。
除此之外,如果跑者在20公里或者30公里以后掉速了,“私兔”也要陪着慢下来,给其鼓劲,引导其调整状态和呼吸节奏,缓解肌肉酸疼,一直陪着跑到终点。完赛以后,“私兔”还有带跑者进行一整套的拉伸,做按摩,还要指导跑者赛后3到4天如何进行调整恢复,如何注重饮食、睡眠,等等。
之前我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有人说他当“私兔”一个月能挣五六万元。但是我仔细算了一下,以每个月4个周末来算,即便8天都去参加比赛,每场比赛收入5000块钱,也就能拿四万元左右。当然,毕竟我没有真正涉足收费“私兔”这个领域,也不排除有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一年当中理想的跑马季只有春、秋两季,加起来全年也就3个月。如果有人把“私兔”当作职业,仅靠这个3个月的收入,我觉得不太可能,要是业余来做,可能还好一些。
乐趣与价值
除了“私兔”,我还做过5场马拉松赛事的“官兔”,也就是官方配速员。以我参加过的天津马拉松为例,一共有60名官方配速员。赛前,组委会会给我们进行规范的赛前指导和培训,让我们提前了解赛道的路线、补给情况,以及比赛当天天气,比赛当中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去处理等。
“官兔”除了带跑之外,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醒。比如每跑一公里,就要提醒大家用了多长时间;到了补给站要提醒跑者补水或者吃能量胶、盐丸;遇到前方上坡就教大家放慢速度,如何跑上去;如果前方有摄影师,“官兔”还会提醒大家做好表情,跟摄影师做好互动,让大家跑起来轻松一些。与“私兔”不同,“官兔”遇到有的跑者心率过高,会提醒降低配速,但是无法做到陪你把速度降下来,只能由跑者自己调整,因为“官兔”要按照官方的成绩跑,而且要顾及其他跑者,不像“私兔”,跑者慢了那自己也得慢下来。
那场赛事中,60名“官兔”按照每4人一组,官方会从这4个人中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其中两人专门负责控制配速,一人负责在各种情况下提醒跑者,另外一人负责为其他队友提供补给。
“官兔”是没有报酬的,至少我没听说过,但是基本上没人在意这些,因为大家想的是,作为“官兔”给跑者服务,收获的同样是一种成就感。每次跑完后,官方会给每名“官兔”发一张配速员认证书,以后再参加其他比赛,这也算是一块敲门砖,证明有一定的经验,可能筛选的时候会优先考虑。
我从2017年开始跑步,到现在坚持了8年多。关于比赛,我认为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夏训或者冬训之后,为的是验证训练的成果,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成绩。另外,比赛也能给枯燥的训练增添一定的乐趣。当初开始跑步是为了健康和瘦身,8年跑下来,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训练,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无论作为“私兔”还是“官兔”,无论帮助朋友还是陌生的跑者,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也从收获中感受到更大的人生价值。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伟志 谷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