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听说过SCI一区、二区,见到过Q1、Q2等标识。
那想要了解它们具体是什么,就需要搞清楚以下几点概念:
一、什么是SCI?
二、什么是影响因子(IF) ?
三、SCI期刊为什么要进行分区?
四、SCI期刊分区标准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五、我们发SCI论文到底以哪个分区为标准呢?
一、什么是SCI?
SCI即由《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创刊于1961年,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首次将SCI引入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
二、什么是影响因子( IF )?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简写为:IF )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SI )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前两年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前两年总发文量)。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三、SCI期刊为什么要进行分区?
SCI期刊的IF每年不断浮动,把IF定值作为学术评价指标不适合,而且不同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仅凭IF不能直观地比较不同领域的期刊。于是,把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按IF大到小做排序后,划分入不同区域。
那么,只要是某领域1区的期刊,就是该领域的顶级刊物,直观反映该刊在领域内的水准和大致排位。
四、SCI期刊分区标准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SCI期刊分区有两种标准,分别是:
①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公司制定的分区,即JCR分区
科睿唯安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如图所示:
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分区是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综合性期刊13大类,然后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分别将每个类别划分为以下4个区,如图所示:
五、我们发SCI论文到底以哪个分区为标准呢?
学科类别:JCR划分了176个具体的学科,中科院只划分了13个大类
分区的比例:中科院一区的期刊是在13个类别中,选取其中的5%,这样一区的期刊就很少,导致有些期刊再JCR上能排到Q1,但是在中科院分区中,只能处于2区或3区。
尽管两种分区方式都比较权威,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JCR分区,而国内则更倾向于中科院分区。当然,实际生活中,不同机构对两种分区认可度不同,有的单位甚至还有自己的分区。因此,大家投稿前最好先确认自己学校/单位认可哪个分区,或者究竟是怎么分区的,避免投了稿却不管用。